2013年9月4日 星期三

做一個跟上時代的音響迷 -- 來玩數位流訊源CAT

2012/09/21 18:20

CAT是什麼?就是Computer As Transport的簡稱。

前言


音響迷給人的印象通常和科技腳步是背道而馳的;舉例來說:當晶體取代真空管時,音響迷說晶體機沒有真空管好聽。當CD發明後,普羅大眾很的快接受了這種新媒體,因為比起當年的黑膠唱片、錄音帶,CD 實在方便太多,而且歌曲承載量也變大很多。不過偏偏發燒音響迷卻很掃興的大唱反調說CD音質不佳。即使到現在,還有許多龜毛音響迷非真空管不聽、非黑膠不聽。

音響迷之所以讓人感到如此食古不化,除了聲音的分辨力異於常人之外,音響觀念也較一般人細微。對凡人來說,CD隨便放進機器就能播出還不錯的聲音,但是類比器材尤其是黑膠好像聲音不是經常那麼好,因為凡人只注意黑膠唱久了會髒而不會注意機器的環境變化如放的位置不夠水平聲音也會變得非常差,所以覺得CD聲音穩定又好;但是音響迷注意到了這些細節,並且拼命的為自己的器材調整,精調再細調。這樣的結果就是他們聽到了一般凡人聽不到的東西,比較出和凡人不一樣的音質出來。

時代不斷在演變科技也不斷在進步,CD音質不佳的原因逐漸被解開,其中主要的原因有Clock的Jitter及CD 這個老舊媒體44.1K的取樣率實在太低,所以現在的CD player大都會將CD讀取後做插補升頻及De-jitter,其聲音已經長足進步,但不管怎樣處理,44.1K還是太低。而影像媒體早已從和CD同一世代的VCD演進到DVD又到了Blu-ray; 但CD這個音樂載體已經跨越好幾個世代卻仍然無法被可以載入更高取樣率的新媒體所取代,不管這個原因是商業因素還是消費因素,此時另一個新時代洪流已無法等待新的音樂光碟媒體,不須實體光碟的數位3C科技卻已經悄悄鋪天蓋地而來,任誰都無法抵擋。

自從音樂訊源數位化後,相信很多音響迷像我一樣會去試試以電腦音效卡的數位SPDIF輸出音樂資料到音響的數位類比轉換器(DAC)來聽音樂,不過很不幸這個動作做過幾次以後大多都會放棄了,因為雖然是同一筆音樂資料,從電腦輸出和CD轉盤輸出的聲音實在差太多了,電腦終究不是音響器材,拿來聽音樂就是生、冷、死、硬(又一個音響迷食古不化的典型);不過這個動作卻是今天我們要說的主題 -- 數位流訊源CAT。CAT是什麼?就是Computer As Transport的簡稱。奇怪了,才說電腦聲音很差為什麼還要搞什麼CAT?這是因為電腦聲音很差的原因也逐漸被解開了!另一個原因,當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愛瘋、愛配人手一隻時,凡人們聽音樂已經不太需要實體光碟媒體,結果CD 銷售量連年遞減因而產生了另一個現象是唱片產業也隨波逐流做起了付費下載音樂的生意,而為了讓付費有更多的價值,唱片業者提供了比CD更高規格的母帶音訊檔案,如96/176.4/192Khz,16/24bit高取樣解析的音樂訊源,而這些高規格音訊檔再也無法用CD player來播放了,這也是我為什麼要音響迷跟上時代的原因。

開始玩CAT


好了,正式進入主題,首先當然要準備一台電腦,因為這台電腦是要當音響用所以必須經過一些 "特殊處理” 類似音響器材的調音動作,以解決聲音不好的問題。常見的有電源處理、線材、避震及雜訊隔離等。有極度發燒者將PC的交換式電源供應器改成類比穩壓電源,不過電腦耗電量很大,這樣做不僅效率低體積大,更是所費不貲,亦不環保。所以比較有效率的做法是主機選用品質好的PSU, 另外再獨立音效裝置以及光碟機、硬碟機的電源。這三樣零組件亦可將它外置這樣自然使用獨立電源,也一併解決機箱內震動及雜訊隔離問題;更有人將硬碟改用SSD一舉解決機械性震動問題。另外像機箱的強化,線材選擇等這些硬體處理原則都和音響器材無異。

建議這台電腦不要和平常上網打電動的電腦共用,因為這台電腦除了硬體優化處理之外軟體也要進行優化,軟體處理基本上就是將Windows作業系統簡化,盡量刪除沒必要的程序和程式,讓CPU專注處理音效就好了。建議使用 "Windows 7 64bit精簡版",因為Windows 在Vista之後音效處理做了大改進。請不要問我何處取得Windows 7 64bit精簡版,基本上這是要自己去精簡的,但是如果像我一樣沒有那種功力不妨試試估狗大神。當作業系統被精簡後發現電腦速度也變快了,所以這台做CAT的 "Hi-end 電腦" 其實不需要太高階的硬體,音響的此Hi-end非電腦界的彼Hi-end。不過也有人提出電腦速度越快聲音越好,這點我想還是耳聽為憑,自行決定吧。


音效裝置


這是CAT最重要的部分,它決定了聲音好壞的主要因素。雖然現在的主機板都有內建音效卡,不管是AC97還是HD Audio, 通通不適用於CAT,這種內建的音效無論軟硬體都是妥協下的產物,所以另購一個好一點的音效卡是免不了的。早先我在網路上看到的消息是選用PCI或PCI-E卡比較好,因為USB在Windows的掌控之下有許多限制音質的問題;不過最近 "非同步USB傳輸" 在音響界興起,許多音響大廠紛紛推出USB DAC,有音響廠加入代表這個 "非同步USB" 傳輸已經可以入 Hi-Fi 之流了,更令音響迷興奮的是電腦音效輸出裝置終於不用只選擇電腦廠生產的音效卡了。


55萬元夢想級的 dCS Debussy USB DAC.


所謂 "非同步USB" 是USB Audio Class針對聲音傳輸制定的三種數據傳輸方式之一,它是以接收端(USB DAC等)擁有自主獨立的Clock,並以反饋機制告知PC端應當傳輸多少資訊量。這樣的架構,Clock在接收端而不是PC端,確實對降低Jitter比較有利。而且站在音響的角度,USB可以讓音效裝置獨立於PC之外應該比PCI卡更容易處理。
非同步USB產品除了USB DAC外,另有衍生品叫USB DDC(Digital to Digital Convertor),它是一端USB輸入另一端SPDIF輸出,對於原本已經有DAC的人多了一種選擇,它可以讓原有音響系統不用做大更動而直接銜接至CAT。雖然USB DAC或USB DDC和PC周邊產品 "USB音效卡" 或 "USB to SPDIF" 功能很像但卻是不一樣的東西,因為它們不是非同步USB,這種產品通常號稱 “隨插即用” 不必安裝驅動程式,雖然很方便但聲音是另一回事。另一個問題是USB Audio Class AC97最高只支援到96K / 20bit,甚至有些便宜音效卡還都只到48K / 16bit。所以使用非同步USB器材通常都要另外安裝原廠所附的驅動程式,這樣才能開啟192K / 24bit的功能。



4萬元級的 RME Fireface 400 專業錄音 1394 介面,做為 CAT 音效裝置也是非常優秀。


當然非同步USB絕不是唯一選擇,內接的PCI或PCI-E卡或外接的非同步USB及另一種Firewire 1394都有人用,看個人喜好選擇了。從前面我對非同步USB的著墨較多,大概可知道我個人傾向用非同步USB,而且是USB DDC,因為這樣的選擇對我來說最省錢,USB DDC結構簡單相對於功能較完整的USB DAC(我已有DAC當然選DDC)和功能更複雜的專業音效卡價錢比較起來是可親很多。

DDC首選應該是比較多人用的M2TECH Hiface 及同廠牌更高階的EVO,我也注意此產品很久。不過在今年有一個DIY網站 “阿仁" 出了一個USB DDC 192,又觸動我的DIY神經,雖然是成品但是莫名的親切感讓我不由得選擇了這個。這台DDC底子不錯,Chip是用許多知名廠也在用的XMOS,唯一缺憾是它的電源是從USB來的,而且不能外接電源 – 這個電源處理不及格,其實滿多原裝產品也是這樣設計的,幸好這DIY級的產品看起來很容易改,不過後來又發現有一種現成的USB cable,旁邊掛有一條外加電源接頭,Cable本身只通信號不通電源,這樣不用改機就可以直接外加電源了。


東西到手後接上電腦一試,其實電腦都還沒做優化處理,DDC也沒外加電源聲音就已經很不錯了,比起原來的音效卡是聲音一出勝負立辨。相信之後再做些優化努力有機會打敗CD轉盤了。


播放軟體

這裡推薦使用Foobar 2000, 雖然它的面板真是陽春的可以,也不能說是最好的播放軟體,但是它是免費的而且功能強大,還有許多外掛元件通通可以免費下載使用。
Windows的一項原罪 – AC97下的SRC (Sample rate converter),這東西就是電腦音質劣化的元兇之一,也就是無論原始音訊是44.1K, 48K還是96K...進到電腦後它通通轉為48K輸出,而且其SRC演算也不高竿,即使是升頻也會造成音質下降。所以其中有一個外掛元件一定要下載來用,叫做 “WASAPI” (哇沙米??),它的全名是Windows Audio Session API, 它可以讓foobar 2000在 Windows 7 播放音樂時繞過Windows的SRC原汁原味的將音訊檔資料直通入音效裝置。這裡不做軟體教學了,相信大家都已經會用foobar 2000, 不然估狗一按一堆教學在網路上。注意WASAPI一定要掛在foobar output上,另外不要使用Up-sampling的外掛,大家共同的經驗是這種升頻動作以硬體做比軟體強很多。

結論

至此,要玩CAT的器材已經準備好了,最後再複習一下CAT PC的處理重點:
1. 機箱強化,避震處理,硬碟使用SSD會優於一般硬碟。
2. 雜訊隔離,電腦與音響盡可能分離,音效裝置以非同步USB外接是不錯的方式,DDC會比USB DAC隔離性好(多了一層)。
3. 電源處理:USB音效裝置不要用PC電源,其他硬碟和光碟最好也用獨立電源;而且是類比電源。
4. 線材要挑選,尤其是USB cable,其次是硬碟SATA cable,其他如電源線等不必再多說音響迷應該都知道;同理,有人提倡記憶體DIMM也要挑選,這點我建議上網查網友建議的型號,因為凡人不可能每種都試。
5. 作業系統要簡化,最好連網路都不要有。
6. 音訊檔要直通DAC,千萬不要經過軟體SRC。
現在,可以好好欣賞音樂了!祝各位好好享受這新世代音訊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